TIME FOR US ——所谓八零
作者:习惯有你 日期:2008-09-01
序章:
早就很想写一篇和80人有关的东西。自私的用“我们”来称呼所有生于80年代的人们。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兄弟姐妹。这样叫称呼比较亲切,又不那么拘束。80年至89年出生的人,有的已经工作了好几年,有的刚刚进入大学学习,有的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小孩,有的建立起了自己的事业和爱情。终于,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全部度过所谓的孩童时代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时代,就要到来了呢。
早前与好友聊天,恰逢比尔盖兹正式辞去微软首席执行长官一职。心里多少有点疙瘩的,比尔盖兹,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目中,占据了太重要又崇高的地位。他是我们心中对理想人生的追求目标,是幼年时代看报纸数着有多少位零的时候的财富标的,是传奇敢拼的人生蓝图。这样的人,在我们刚刚要壮大的时候,竟然退出历史的舞台,不留一点念想给大家,突然的,一种失落感从心底翻腾起来。朋友笑说,他的时代过去了,世界是你们的了。当然,你们指的就是我们,可爱的80的兄弟姐妹。
有人说我们是浮躁的一代,因为我们的成长伴随着互联高速公路的逐渐扩展,我们喜欢图片大过于文字,并且会被一个个夸张的标题所吸引。我们热爱名牌,追求时尚,很多人为此而大搞眼球经济。我们需要不断的有新的偶像来崇拜,我们崇尚大胆和自由的追求财富,我们要奢侈的生活和神话般的爱情。我们需要,于是有人给我们造。他们造出一出出童话般的偶像剧,筛选出一个个闪亮明星,书写出一本本带着厚厚彩图的书,来满足我们对幸福的追求。
有一天,沉浸在物质中的我们突然感觉到自身的弱小和孤独,我们需要黑色的幽默来取悦灵魂,需要新鲜的刺激让我们挣扎的灵活找到出口,突然间,所有人都觉得们这一代人肩上的压力很重而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很不怎么样。于是,心理医生在每一个大学里宣讲,想要帮我们找到生活的出口或者灵魂的方向。这个时候就会有我们的上一代人或者上两代人在一旁冷眼旁观到,肤浅。对,我们肤浅,没有吃过苦头的我们,对生活和社会,充满了肤浅而幼稚的态度。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被父母捧在掌心里呵护长大的。独生子女,这四个字犹如鬼魅般缠绕在我们身上,你想躲想逃想摆脱,都没有办法。这是强加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的原罪,只有不断的吃苦,承受。父母把本应该均摊在每个小孩身上的爱只给了我们一个人,我们自然要感激涕零的接受,然后慢慢成为习惯,最后在被别人讲为“自私的小孩”或者“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孩”时,我们委屈的不行。因为这十几二十年来我们都是这么成长的,为什么一出了社会,我们就觉得寸步难行?
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从来没有品尝过贫穷。于是,看见穷苦的人,我们会发出连声的惊叹,然后再去施以同情。但是一旦这个人变得强大,我们中的有一些人,就会觉得沮丧不堪。为什么他明明是弱者,反倒变强了呢。这种扭曲的心态,折射出我们人格最大的弱点,我们对很多事情缺乏安全感,包括对我们自己。我们希望弱者永远比我们弱,而强者永远是高高站在聚光灯下的众人的偶像。所以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崇拜的偶像的真实面目,一旦我们觉得以前瞧不起的那个人突然变得自信满满的时候,这种慌张就无限的扩展,直到我们感觉到一种人世间生而有之并且用不可消磨的情感因素:嫉妒。
在我们的幼年时期和我们中绝大多数人的成长年代,我们应该是有疯狂地嫉妒过国外的同龄人的。我们国家的富强和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密不可分。小时候的我们疯狂地想要拥国外小孩拥有的东西,小到一包零食,一台电子游戏机和游戏卡,大到一趟旅行一间完全属于自己的房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物质条件初见改善,我们的贪念愈加明显。我们中的一部分,希望和国外的同龄人享受同样的教育,于是很多大型的国外大学入学考试兴起,到今天已是习以为常之事。我们中的一部分,对于艺术和文化有特殊的见解和追求,于是一大批在稍早被称为“小作家“的现在的作家崛起。成长中的我们,拥有太多属于我们自己的可能性。
压力,在我们这代人的身上,自然也是不小的。我们的父辈,由于特殊的原因,没有好好享受过在成长时期的主要课题,教育。于是,几乎我们每一个人,在一出生的时候,被规划的成长方向,就是好好受教育。小的时候,父母对我们充满希望的说,你可以念完博士。渐渐长大,我们对书本的领悟力把我们分出层次,这大概也是我们第一次知道阶级的概念。我们小时候对于“好”与“坏”的把握,完全取决与成绩单上的分数高低。父辈们草率的看着那一个个对他们来讲意义重大的数字,然后用或者高兴或者沮丧的表情告诉亲朋好友,自己养的是一个十足的好孩子还是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坏孩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我们从小就对分数这个东西有特殊的崇拜。乃至我们长大后,常常发现,那些一直当着好孩子的人,向来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而一直是坏孩子的人,总是唯唯诺诺垂头丧气。好坏的标准,似乎经由我们的父辈传达给我们,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畸形的病态文化。
幸福感,我们的父辈常常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他们的孩子会觉得不幸福。那么好看的衣服,那么多花样的零食,那些父辈们小时候最想要的东西,几乎无一不在我们身上充分展现。父辈们常说:我们这是为了你。我们有的时候会大声喊出或者在心里默念,我不需要。我们中的一部分,在别人问起,你觉得自己幸福吗,这种问题的时候,常常会默默的思考一下幸福是什么,然后告诉你,她或他也许很幸福。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幸福的感受,非常不真切。我们不知道有吃有喝算不算幸福,我们不知道看到一本好书听到一首好音乐算不算幸福,我们不知道自己可以演奏很好的钢琴曲有很好的外语功力算不算幸福。因为我们似乎无法辨认,那些所谓的幸福,到底是强加在我们生命中的,还是我们发自内心想要追求的。
所谓80,长辈眼中还是孩子的我们,在90人心目中,已经是老人了吧。面对措手不及的成长,面对光阴荏苒,面对时代剧变,面对我们要担负的责任,我们是否能说,our time is coming?
早就很想写一篇和80人有关的东西。自私的用“我们”来称呼所有生于80年代的人们。因为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没有兄弟姐妹。这样叫称呼比较亲切,又不那么拘束。80年至89年出生的人,有的已经工作了好几年,有的刚刚进入大学学习,有的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小孩,有的建立起了自己的事业和爱情。终于,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全部度过所谓的孩童时代了,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时代,就要到来了呢。
早前与好友聊天,恰逢比尔盖兹正式辞去微软首席执行长官一职。心里多少有点疙瘩的,比尔盖兹,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目中,占据了太重要又崇高的地位。他是我们心中对理想人生的追求目标,是幼年时代看报纸数着有多少位零的时候的财富标的,是传奇敢拼的人生蓝图。这样的人,在我们刚刚要壮大的时候,竟然退出历史的舞台,不留一点念想给大家,突然的,一种失落感从心底翻腾起来。朋友笑说,他的时代过去了,世界是你们的了。当然,你们指的就是我们,可爱的80的兄弟姐妹。
有人说我们是浮躁的一代,因为我们的成长伴随着互联高速公路的逐渐扩展,我们喜欢图片大过于文字,并且会被一个个夸张的标题所吸引。我们热爱名牌,追求时尚,很多人为此而大搞眼球经济。我们需要不断的有新的偶像来崇拜,我们崇尚大胆和自由的追求财富,我们要奢侈的生活和神话般的爱情。我们需要,于是有人给我们造。他们造出一出出童话般的偶像剧,筛选出一个个闪亮明星,书写出一本本带着厚厚彩图的书,来满足我们对幸福的追求。
有一天,沉浸在物质中的我们突然感觉到自身的弱小和孤独,我们需要黑色的幽默来取悦灵魂,需要新鲜的刺激让我们挣扎的灵活找到出口,突然间,所有人都觉得们这一代人肩上的压力很重而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很不怎么样。于是,心理医生在每一个大学里宣讲,想要帮我们找到生活的出口或者灵魂的方向。这个时候就会有我们的上一代人或者上两代人在一旁冷眼旁观到,肤浅。对,我们肤浅,没有吃过苦头的我们,对生活和社会,充满了肤浅而幼稚的态度。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是被父母捧在掌心里呵护长大的。独生子女,这四个字犹如鬼魅般缠绕在我们身上,你想躲想逃想摆脱,都没有办法。这是强加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的原罪,只有不断的吃苦,承受。父母把本应该均摊在每个小孩身上的爱只给了我们一个人,我们自然要感激涕零的接受,然后慢慢成为习惯,最后在被别人讲为“自私的小孩”或者“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孩”时,我们委屈的不行。因为这十几二十年来我们都是这么成长的,为什么一出了社会,我们就觉得寸步难行?
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从来没有品尝过贫穷。于是,看见穷苦的人,我们会发出连声的惊叹,然后再去施以同情。但是一旦这个人变得强大,我们中的有一些人,就会觉得沮丧不堪。为什么他明明是弱者,反倒变强了呢。这种扭曲的心态,折射出我们人格最大的弱点,我们对很多事情缺乏安全感,包括对我们自己。我们希望弱者永远比我们弱,而强者永远是高高站在聚光灯下的众人的偶像。所以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崇拜的偶像的真实面目,一旦我们觉得以前瞧不起的那个人突然变得自信满满的时候,这种慌张就无限的扩展,直到我们感觉到一种人世间生而有之并且用不可消磨的情感因素:嫉妒。
在我们的幼年时期和我们中绝大多数人的成长年代,我们应该是有疯狂地嫉妒过国外的同龄人的。我们国家的富强和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密不可分。小时候的我们疯狂地想要拥国外小孩拥有的东西,小到一包零食,一台电子游戏机和游戏卡,大到一趟旅行一间完全属于自己的房间。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物质条件初见改善,我们的贪念愈加明显。我们中的一部分,希望和国外的同龄人享受同样的教育,于是很多大型的国外大学入学考试兴起,到今天已是习以为常之事。我们中的一部分,对于艺术和文化有特殊的见解和追求,于是一大批在稍早被称为“小作家“的现在的作家崛起。成长中的我们,拥有太多属于我们自己的可能性。
压力,在我们这代人的身上,自然也是不小的。我们的父辈,由于特殊的原因,没有好好享受过在成长时期的主要课题,教育。于是,几乎我们每一个人,在一出生的时候,被规划的成长方向,就是好好受教育。小的时候,父母对我们充满希望的说,你可以念完博士。渐渐长大,我们对书本的领悟力把我们分出层次,这大概也是我们第一次知道阶级的概念。我们小时候对于“好”与“坏”的把握,完全取决与成绩单上的分数高低。父辈们草率的看着那一个个对他们来讲意义重大的数字,然后用或者高兴或者沮丧的表情告诉亲朋好友,自己养的是一个十足的好孩子还是一个不怎么聪明的坏孩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我们从小就对分数这个东西有特殊的崇拜。乃至我们长大后,常常发现,那些一直当着好孩子的人,向来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而一直是坏孩子的人,总是唯唯诺诺垂头丧气。好坏的标准,似乎经由我们的父辈传达给我们,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畸形的病态文化。
幸福感,我们的父辈常常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他们的孩子会觉得不幸福。那么好看的衣服,那么多花样的零食,那些父辈们小时候最想要的东西,几乎无一不在我们身上充分展现。父辈们常说:我们这是为了你。我们有的时候会大声喊出或者在心里默念,我不需要。我们中的一部分,在别人问起,你觉得自己幸福吗,这种问题的时候,常常会默默的思考一下幸福是什么,然后告诉你,她或他也许很幸福。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幸福的感受,非常不真切。我们不知道有吃有喝算不算幸福,我们不知道看到一本好书听到一首好音乐算不算幸福,我们不知道自己可以演奏很好的钢琴曲有很好的外语功力算不算幸福。因为我们似乎无法辨认,那些所谓的幸福,到底是强加在我们生命中的,还是我们发自内心想要追求的。
所谓80,长辈眼中还是孩子的我们,在90人心目中,已经是老人了吧。面对措手不及的成长,面对光阴荏苒,面对时代剧变,面对我们要担负的责任,我们是否能说,our time is coming?
评论: 4 | 引用: -8 | 查看次数: 1224
- 1
花花 [2009-05-07 05:42 PM]
很深刻
死老頭!
[reply=习惯有你,2008-09-10 10:00 PM]好好上你的学去~[/reply]
[reply=习惯有你,2008-09-10 10:00 PM]好好上你的学去~[/reply]
这不是出自原创文笔吧?
[reply=习惯有你,2008-09-10 10:00 PM]我的心声~哈哈哈~[/reply]
[reply=习惯有你,2008-09-10 10:00 PM]我的心声~哈哈哈~[/reply]
终于看到一篇正常的了……
[reply=习惯有你,2008-09-08 05:25 PM]90后的没发言权~[/reply]
[reply=习惯有你,2008-09-08 05:25 PM]90后的没发言权~[/reply]
- 1
发表评论